流量劫持,這種古老的攻擊沉寂了一段時間后,更近又開始鬧的沸沸揚揚。眾多知名品牌的路由器相繼爆出存在安全漏洞,引來國內媒體紛紛報道。只要用戶沒改默認密碼,打開一個網頁甚至帖子,路由器配置就會被暗中修改?;ヂ摼W一夜間變得岌岌可危。
攻擊還是那幾種攻擊,報道仍是那千篇一律的磚家提醒,以至于大家都麻木了。早已見慣運營商的各種劫持,頻繁的廣告彈窗,大家也無可奈何。這么多年也沒出現過什么損失,也就睜只眼閉只眼。
事實上,僅僅被運營商劫持算是比較幸運了。相比隱匿在暗中的神秘黑客,運營商作為公眾企業還是得守法的,廣告劫持雖無節操但還是有底線的。這不,能讓你看見廣告了,也算是在提醒你,當前網絡存在被劫持的風險,得留點神;相反,一切看似風平浪靜毫無異常,或許已有一個天大的間諜潛伏在網絡里,隨時等你上鉤 —— 這可不是彈廣告那樣簡單,而是要謀財盜號了!
我會被劫持嗎?
不少人存在一個錯誤的觀點:只有那些安全意識薄弱的才會被入侵。只要裝了各種專業的防火墻,系統補丁及時更新,所有的密碼都很復雜,劫持肯定是輪不到我了。
的確,安全意識強的自然不容易被入侵,但那只對傳統的病毒木馬而已。而在流量劫持面前,幾乎是人人平等的。網絡安全與傳統的系統安全不同,網絡是各種硬件設備組合的整體,木桶效應尤為明顯。即使有神一樣的系統,但遇到豬一樣的設備,你的安全等級瞬間就被拉低了?,F在越來越流行便宜的小路由,它們可是承載著各種網上交易的流量,你能放心使用嗎?
即使你相信系統和設備都絕對可靠,就能高枕無憂了嗎?事實上有問題的設備并不多,但出問題的事卻不少,難道其中還存在什么缺陷?沒錯,還遺漏了更重要的一點:網絡環境。
如果網絡環境里有黑客潛伏著,即使有足夠專業的技術,是在所難逃了,敵暗我明,稍不留神就會落入圈套。
當然,蒼蠅不叮無縫的蛋。有哪些隱患導致你的網絡環境出現了裂縫?太多了,從古到今流行過的攻擊方式數不勝數。甚至可以根據實際環境,自己創造一種。
現在回憶下嘗試過的劫持案例。
上古時代:
Hub 嗅探
MAC 欺騙
MAC 沖刷
ARP 攻擊
DHCP 釣魚
DNS 劫持
CDN 入侵
中世紀:
路由器弱口令
路由器 CSRF
PPPoE 釣魚
蜜罐代理
工業時代:
WiFi 弱口令
WiFi 偽熱點
WiFi 強制斷線
WLAN 基站釣魚
Hub 嗅探
集線器(Hub)這種設備如今早已銷聲匿跡了,即使在十年前也少有人用。作為早期的網絡設備,它唯一的功能就是廣播數據包:把一個接口的收到的數據包群發到所有接口上。且不吐槽那小得驚人的帶寬,光是這轉發規則就是多么的不合理。任何人能收到整個網絡環境的數據,隱私安全可想而知。
嗅探器成了那個時代的頂尖利器。只要配置好過濾器,不多久就能捕捉到各種明文數據,用戶卻沒有任何防御對策。
防范措施:還在用的趕緊扔了吧!
這種設備目前唯一可用之處就是旁路嗅探。利用廣播的特性,可以非常方便分析其他設備的通信,例如抓取機頂盒的數據包而不影響正常通信。